钢,能有多薄?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(下称“华菱涟钢”)给出的答案是:0.2毫米。如今,更薄、更轻、更强的硅钢,不断证实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作为20世纪50年代全国建设的18家地方钢铁企业之一,如今华菱涟钢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,一跃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,“老钢城”焕发出“向新”澎湃活力。
硅钢,被称为钢铁工业“皇冠上的明珠”。因其低铁损高磁感等特性,被作为铁芯材料广泛应用在变压器、电感器、电动机、发电机等领域。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指引下,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,市场对高磁感、高牌号硅钢的需求持续增长。
今年3月底,华菱涟钢首卷0.2毫米规格L20WV1200牌号薄规格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端无取向电工钢成功下线,标志着华菱涟钢在硅钢产品研发和制造领域取得新突破,亦是企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一项缩影。
涟钢首卷0.2毫米规格L20WV1200牌号薄规格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端无取向电工钢(左蜜琳 供图)
能否生产硅钢、硅钢产品质量如何,是衡量一个地方、一个企业特殊钢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。
2007年起,华菱涟钢审时度势,基于市场需求,着手实施“质量效益型”战略,瞄准“更薄、更轻、更强”目标,建成亚洲主要的高端中薄规格热处理生产基地,成立专门“攻关”系列问题的耐磨钢项目组,推动产品由粗向精、由低端向高端大步跨越。
在华菱涟钢钢铁研究院显眼位置,一座“技术是魂”的石碑,印刻着企业所坚持的“以技术提质、以创新增效”发展之路。这一2007年筹建的研究院,为华菱涟钢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着“源动力”。
“钢的厚度从2007年的0.5毫米,到目前的0.2毫米,是华菱涟钢持续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,促进产品结构转型的成果。”如今,华菱涟钢技术中心硅钢研究所所长谢凯正带领团队,向更薄、更轻、更强的硅钢生产技术,不断攻坚克难。
不单单是湖南涟钢电磁材料公司投产,华菱涟钢还建立起全国一流的超洁净钢冶炼技术平台、窄范围成分及工艺控制规范、全流程质量管控和装备系统。
1580热轧线的投产,带动工程机械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等领域钢材产品开发与优化升级。冷轧硅钢项目(一期)投产,更让华菱涟钢向国内高牌号硅钢制造企业前三强发起冲刺。
近年来,华菱涟钢坚持产业升级转型,大力提升工艺技术,走高端精品发展路线,所生产的薄规格高强工程机械用钢销量位居国内第一,超薄规格耐磨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%。
在华菱涟钢210转炉厂,从炼钢的第一个流程加入铁水开始,各生产环节均由计算机全流程控制,实现了平台大数据跟踪分析的“一键”炼钢流程。
而此时,华菱涟钢设备智能运维中心管理员,透过大屏幕,便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公司重点设备的运行情况。
“我们持续加强机器视觉领域的研发,由智能相机传感器代替人眼,监控产线年薛仁杰博士毕业后,来到华菱涟钢,任职数智中心大数据分析技术员,从事机器视觉领域的研发。
10个生产厂、42条生产线多台套关键设备安装传感器……薛仁杰打开电脑,线上平台能实时查看各产线生产情况,一并记录产线设备运行数据,并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计算,有效维护设备运行难题。
近年来,华菱涟钢大力实施“筑巢行动”,积极引进博士、博士后等高层次专业人才,以高薪资、高保障等丰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;设立博士工作室,给予每年20万元经费,不限制课题方向,并为入职博士开展经常性技术交流活动,营造尊重人才、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。
截至目前,华菱涟钢已累计引进博士等高端人才近30人,逐步建设起一支技术全、研发强的技术人才队伍。
构筑创新发展高地,人才是“钢筋铁骨”。华菱涟钢也相继建成了云数据中心、智能协同管控中心、设备智能运维中心等,可为区域用户提供强大的云计算服务,实现产供销自动转换、用户需求与企业制造有机结合、产供销平衡。
“这是国内首台最大的六轴大功率纯电新能源机车,正替代传统的燃油机车,承担起厂区内的物流运输任务。”华菱涟钢物流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军算了一笔账:与原来的燃油机车相比,新能源机车投入使用后,在运力与之前相同的基础上,每年还可节约燃油费用100余万元,减少碳排放量150吨。
华菱涟钢携手北科大成立高品质耐蚀钢及绿色应用协同创新中心,加快低碳绿色技术研发、应用和推广;大力推进花园式工厂建设,厂区绿地率达到35%以上,获评湖南省“绿色工厂”……
为打好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硬仗,华菱涟钢近年来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0余亿元,实施烧结和焦炉脱硫脱硝、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、焦炉机侧废气收集治理改造等100余项城企融合、全流程超低排放环保改造项目,守护绿水青山,加快建设生态钢铁新城。(黄雅群 左蜜琳)